今天腾讯做了这个专题:http://view.news.qq.com/zt2011/foshan/index.htm
相关新闻中提到了监控录像里面的十个冷漠的人:
第一个人:白衣深色裤男子,左右张望,似乎看不到小悦悦,然后径直从小悦悦脚边经过。
第二个人:摩托车男,小悦悦躺在其正前方,他往下看了一眼,一拐弯绕过伤者。
第三个人:浅色长袖衣服男,走进监控范围后一直盯着小悦悦,却走得离孩子越来越远
第四个人:开着蓝色后尾箱三轮车男,从店铺门口两次横向经过, 对2米外的小悦悦视若无睹。之后该红衣男子再次开车路过,看着小悦悦,却没有停步
第五个人:踩着三轮车的蓝衣男子?
第六个人:另一摩托车男经过
第七个人:黑衣男子开摩托车经过,不断回望小悦悦
第八个人:一名中年女子带着黄衣小女孩经过,看了几眼没有停步
第九个人:一个穿雨衣的摩托车男子经过
第十个人:穿着蓝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悦悦身边来回两次,除了奇异的目光外再无动作
而我的想法是:这种冷漠也不能怪路人,一切都是这个社会造成的,不是不想去扶,而是大家都扶不起!万一赖着自己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至于最后的那位清洁阿姨,只能说她是伟大的,她也是天真的,她不知道现在的社会有多少道德沦丧的事情。否则,她若知道,万一她做好事却被人家缠上(并不是说这个小孩的家人怎么样怎么样,只是这个社会确实存在许多以怨报德的风险),她要捡若干年垃圾才能还得起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赔偿,说不定她也不敢去扶了!请注意:“不敢扶”与“不去扶”是两个结果相同但性质不同的行为。
如果换了我,我想我也不敢去扶,我自己连房子都买不起、所以根本没有经济势力承担扶人的风险;但是我会及时报警,及时喊附近的人请大家帮忙找这个小女孩的父母。
人们习惯说,这不是道德问题,这是酱缸的问题,我们活在其中,身不由已。
不过人们渴望打破酱缸却是情真意切,否则跟帖里为何这么多愤怒与正义之声?
然而谁来打破酱缸?出头的人要付出代价,打破后受益的却是众人,于是没人出头,出现“人人骂冷漠”而“人人冷漠”的局面。
谁来打破酱缸?唯有有德者。
我承认,我不是有德者,因为做一个有德者要付出代价的,而当今社会的经济现状一方面是使得我们普通人根本无力承担那些代价,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丧德的被帮助者、无耻的法官等角色的操蛋行为使得大家更加恐惧做好事可能面临的风险。
下面是我看到的一段网友评论:
看完这些评论,我又开始感慨,一个说实话的人却被若干人围观指责,那些胡乱指责的人其实也是挺恶心的,因为嘴里面说自己一定会怎样怎样但真正遇到事情却不会去做,还不如那些客观的说明自己不会去做并且说出为什么不会去做的原因的人,前者是虚伪的人、他们无法改变现状,后者则说出原因其实表明自己是想救人但又不敢救人、他们希望社会能够多关注这些原因能够改善这些问题能够让他们大胆的去助人为乐而不用怕这怕那!
真希望国家在疯狂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能够注意一下国人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不是圈养一些南京法官那样的饭桶。我始终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很善良的。
=========================
补充:《当“见死不救”发生在美国》:http://view.news.qq.com/zt2011/usnohelp/index.htm
美国人会反省会改善,这或许正是他们社会高度进步的原因之一吧!
=========================
补充:《“见死不救”要立法惩治吗》:http://view.news.qq.com/zt2011/jsbj/index.htm
哎,悲哀的中国社会….
=========================
补充:傻逼的记者:http://v.163.com/video/2011/10/5/O/V7FSI555O.html#ld=V6VAOISBD
操他妈的,简直就是媒体暴力,狗日的记者你凭什么如此逼迫一个百姓?明明是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的问题,是十三亿国人共同的问题,你却拿这么沉重的问题去质问一个普通人!就算逼得他自杀又能如何?这就能改变社会道德沦丧的问题吗?
顺便再转载一条微博:小悦悦事件,最该谴责的是肇事后逃逸的司机,最该问责的是建材城的管理,最该探讨的流动人员子女的生存状态。媒体一窝蜂去谴责路人的冷漠,是媒体的自我道德化。这件事和彭宇案有本质的不同,瞎嚷嚷什么!
【版权声明】
禁止转载本站含有照片的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本人及本人亲友的照片)
禁止转载本站涉及中国大陆现状的描述、本人的政治评论等相关文章
其余文章允许非商用性质的转载,但请保留链接 http://400.tw
- « 上一篇:一号店有点进步了
- 淘宝商城 品牌特卖:下一篇 »